2016年枣庄市小麦冬前苗情及春季麦田管

年11月中下旬,枣庄市农技站组织各区(市)农业技术人员,对全市小麦种植基础及冬前苗情进行认真考察汇总,针对小麦当前苗情及存在主要问题,特提出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如下(供各区市参考)。

一、播种基础情况

秋种期间,各级党委、政府高度重视,行动早、准备充分、措施得力,气候因素较为有利,全市.94万亩小麦,播种基础较好,主要表现如下:

(一)品种布局合理。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,实施小麦良种推广补贴,整合部分相关项目资金,努力扩大良种覆盖面,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济麦22、烟农19、良星66、鲁原、泰农18、良星77等。各区(市)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要的种植品种,一般主导小麦品种为2-3个,如滕州市主要是济麦22、良星66,薛城区、峄城区、山亭区、高新区主要是济麦22、烟农19,台儿庄区主要是济麦22、良星66、良星77,市中区主要是济麦22、烟农19。

(二)适期适墒播种面积较大。今年我市夏玉米适期收获面积较大,据农情调度,全市.84万亩夏玉米自9月15日开始收获,至9月28日全部收获完毕。由于各级领导重视、机械化程度提高、加之9月26至28日,全市有40.6毫米的有效降水,直接促使今年小麦播种进程加快、时间集中,到10月13日全市小麦已全部播完,集中播种时间比常年偏早5-7天。全市小麦在10月5日前播种22.9万亩,占播种总面积(以下同)的10.18%;在适期(10月5至15日)内播种.04万亩,占比89.82%,其中在最佳播期(10月7至12日)内播种.68万亩,占比72.77%

(三)农机化程度提高,关键技术推广普及率高。近几年,玉米秸秆还田一直是我市大力推进的农业土壤改良举措,今年,全市玉米机收面积较大且秸秆粉碎还田质量较好,全市秸秆还田面积.63万亩。在小麦机械化作业方面,小麦机耕.84万亩、较去年增加5.71万亩,其中:深耕、旋耕分别为77.5万亩、.64万亩,分别较去年减少17.90万亩、减少12.06万亩。小麦机播.74万亩,较去年减少2.79万亩,其中:小麦精播面积94.1万亩,较去年增加4.4万亩;小麦半精播、规范化播种、宽幅精播面积分别为57万亩、.4万亩、93.2万亩,分别较去年减少22.1万亩、减少9万亩、减少15万亩。免耕播种10.5万亩,较去年减少1.1万亩。播后镇压.01万亩,较去年增加17.21万亩。总体上看,全市农机作业进一步强化,秋种标准高、质量好。

(四)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大。全市小麦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达多万亩,其中滕州市项目区内全部实现了有机肥、氮、磷、钾及微量元素测土配方施肥。全市平均亩施有机肥、纯氮(N)、磷肥(P2O5)、钾肥(K2O)的用量分别为.91公斤、19.77公斤、14.51公斤、16.58公斤,氮、磷、钾用量处于科学用量范围之内,我市地力水平进一步改善。

(五)病虫害预防面积大。全市小麦种子机械包衣、药剂拌种分为为.33万亩、17.01万亩,分别比去年增加11.43万亩、减少14.92万亩,较好地避免苗期病虫害的大发生,减少苗期化学农药的使用,有利于节约生产投入成本,并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。

二、冬前苗情分析

从苗情调查汇总结果看,全市小麦冬前苗情整体长势好于去年,苗情结构基本合理、群体苗量适宜、个体发育较为健壮,部分地块存在旺长现象。主要表现有:

(一)苗情结构基本合理。一类苗、三类苗面积减少,二类苗、旺长苗面积增加。一类苗面积万亩,占麦田总面积的(以下同)52.9%,同比分别减少7.54万亩、减少2.4%;二类苗面积91.8万亩,占比40.81%,同比分别增加9.5万亩、增加4.84%;一、二类苗面积.8万亩,占比93.71%,同比分别增加1.96万亩、增加2.45%;三类苗面积17.24万亩,占比7.66%,同比分别减少1.35万亩、减少0.46%;由于部分地块播量偏大且播期偏早,导致麦田出现旺长,面积为3.8万亩,占比1.69%,同比分别增加2.4万亩、增加1.08%。

(二)群体苗量适宜。全市小麦平均基本苗22.44万,同比减少0.85万;冬前亩茎数74.04万,同比减少3.46万;一类、二类、三类苗的亩茎数分别为79.2万、69.48万、47.26万,同比分别减少2.29万、减少5.1万、减少10.93万,麦田群体呈现基本苗适宜、群体基本合理现象。

(三)个体发育较为健壮。全市小麦单株分蘖3.17个,同比增加0.05个;单株主茎叶片数5.73个,同比增加0.3个;三叶以上大蘖1.88个,同比增加0.02个;单株次生根5.6条,同比减少0.66条;一、二、三类苗、旺长苗主要情况为:一类麦田平均单株分蘖3.45个、单株主茎叶片数5.96个、三叶以上大蘖1.93个、单株次生根5.76条,同比分别增加0.02个、增加0.23个、减少0.1个、减少0.55条;二类麦田平均单株分蘖2.7个、单株主茎叶片数5.49个、三叶以上大蘖1.41个、单株次生根5.03条,同比分别减少0.21个、增加0.37个、减少0.29个、减少1.09条;三类麦田平均单株分蘖1.86个、单株主茎叶片数4.26个、三叶以上大蘖0.94个、单株次生根3.11条,同比分别减少0.44个、减少0.43个、减少0.34个、减少2.3条;旺长麦田平均单株分蘖4.17个、单株主茎叶片数6.43个、三叶以上大蘖3.14个、单株次生根7.92条,同比分别增加0.38个、0.95个、1.01个、1.02条。

三、有利气候因素分析

(一)适期适墒播种面积大。9月26-28日,全市平均有降水40.6毫米,降水有效而及时,促使农民趁墒抢墒整地播种,全市在适期(10月5至15日)内播种.04万亩,占比89.82%,其中在最佳播期(10月7至12日)内播种.68万亩,占比72.77%,为冬前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(二)苗后降水充足及时。10月份降水充足及时,全市平均降水.7毫米,尤其是10月15-16日、21-23日,全市平均降水分别为28.5毫米、32.5毫米,相当于浇了一遍“蒙头水”,有利于弥足缝隙、压实土壤,确保苗全、苗匀、苗壮,奠定小麦丰收基础。

(三)冬前降雪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。11月21日至23日,全市出现一次寒潮降温天气过程,寒潮期间先后出现雨雪、降温及大风天气,局部最低气温-7℃,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.8毫米。一是相当于给小麦浇了一遍很好的越冬水,提高小麦的抗旱抗寒能力,起到很好的增温保墒作用;二是有利于压低小麦越冬病虫基数(蚜虫、红蜘蛛),减轻病虫危害;三是抑制小麦冬前过快生长,有利于小麦顺利越冬,为明年春季的小麦管理带来主动。

四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
(一)部分地块播量偏大。受近几年寒冬、春季干旱、倒春寒等异常气候频发等因素影响,农民为降低风险、确保收获期充足穗数,在播种时仍存在加大播量的现象,个别地块甚至超过20公斤,将会导致麦苗旺长,降低越冬抗逆能力,不利于春季小麦管理。

(二)冬前积温偏高。10月1日到12月31日的积温为.5℃,比去年.5℃偏高18℃,比常年℃偏高12.5℃,部分农民玉米收获后抢墒播种,播期偏早(9月份播种地块有7万亩),导致全市有3.8万亩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旺长,抗性降低,11月21-24日我市遭遇的低温寒潮天气造成6.9万亩小麦部分叶片受冻,不利于小麦的安全越冬,近期气温持续偏高,越冬期间又存在“暖冬”隐患,为春季管理及后期防倒伏造成被动。

(三)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小。受11月21-24日寒潮影响,冬前化学除草的农民错过了11月下旬防治的最佳时机,冬前化学除草面积仅为27.6万亩,占全市总面积的12.27%,分别比去年减少3.6万亩、减少1.36%,加之当前田间土壤墒情较好,气温偏高有利于杂草的存活和越冬,大大增加明年春季化学除草的防治难度。

六、明春田间管理建议

针对当前全市小麦苗情及存在的问题,明春麦田必须因地因苗分类管理,科学运用促控措施,严防小麦病、虫、草害,促进全市小麦均衡增产,管理技术要点如下:

(一)因地因苗制宜,做好春季肥水管理。目前小麦土壤墒情适宜,已进入越冬期。明年开春后,各区(市)应根据土壤墒情、苗情、天气等具体情况,因地制宜地浇好起身或拔节水,并结合浇水做好因苗分类施肥工作:对于弱苗、受冻麦田,可在返青至起身期每亩施尿素10-15公斤,结合浇水撒施或沟施,以促弱转壮、促进受冻麦苗的分蘖;对于壮苗麦田,不浇返青水,应重施起身期或拔节期肥水,麦田群体适中或偏小的重施起身期肥水,群体偏大的重施拔节期肥水,追肥以氮肥为主,亩追施尿素5-10公斤;对于旱地麦田,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,趁墒情较好时开沟追肥,追肥量一般每亩施尿素10公斤,拔节前后再借雨水亩追尿素5-10公斤;无脱肥现象的旺长麦田,于拔节期至拔节后期亩追尿素5-10公斤,有脱肥现象的旺长麦田,于起身期前后亩追尿素5公斤,拔节期至拔节后期再追施10公斤。

(二)搞好预测预报,综合防治病虫草害。春季是各种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。各区(市)一定要搞好预测预报,及早备好药剂、药械,实行综合防治。对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,应强化返青后化学除草工作。要抓住春季3月上中旬防治适期,及时开展化学除草。对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75%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克或15%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加水喷雾防治,对抗性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,可亩用20%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-60毫升或5.8%双氟·唑嘧胺乳油10毫升防治。对单子叶禾本科杂草重的可亩用3%甲基二磺隆乳油25-30毫升或6.9%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每亩60-70毫升,茎叶喷雾防治。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。春季麦田化学除草对后茬作物易产生药害,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氯磺隆、甲磺隆等药剂,并应做好施药器械的清洁工作。

返青拔节期是麦蜘蛛、地下害虫的危害盛期,也是纹枯病、全蚀病、根腐病等根病的侵染扩展高峰期,要抓住这一多种病虫混合集中发生的关键时期,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,以主要病虫为目标,选用对路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,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。防治麦蜘蛛可用0.9%阿维菌素倍或15%哒螨灵乳油倍液喷雾防治;防治纹枯病可用5%井岗霉素每亩-毫升兑水75-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,间隔10-15天再喷一次;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%辛硫磷乳油每亩40-50毫升兑水75-公斤喷麦茎基部;防治小麦吸浆虫可在羽化出土时亩用40%毒死蜱乳油80-克拌毒土20公斤撒施地面。以上病虫混合发生可采用对路药剂一次混合施药防治。此外,在施药的过程中,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,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程去做,防止农药中毒。

(三)及时划锄镇压,增温保墒。划锄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,破除土壤板结,增加土壤通气性,提高地温和消灭杂草,避免冬季冻害的发生;镇压可以压碎坷垃,密封土壤裂缝,控上促下,增温保墒。因此对各类麦田,在早春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划锄镇压。

(四)严控旺长麦田。旺长对麦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:一是会导致小麦抗寒性下降,越冬期间主茎和大蘖很容易死亡,降低亩有效穗数,影响产量;二是旺长麦田由于冬前生长量大,消耗养分多,容易发生脱肥现象,后劲不足形成弱苗;三是旺长麦田群体偏大,通风透气不良,易遭受病虫危害和后期倒伏。对于旺长麦田采取的措施有:一是镇压,镇压可以抑制麦苗主茎和大蘖生长,促进根系的生长,达到控旺转壮的目的,增强抗冻能力;二是起身期前后喷施化控药剂,可用“壮丰安”或“麦巨金”每亩40毫升对水40公斤叶面喷雾,可有效缩短基部第一节间的伸长,控制植株过旺生长,促进根系下扎,防止生育后期倒伏。

(五)加强监管,严禁牲畜啃青。近年来,我市部分地区仍然存在麦田啃青现象,应引起高度重视。小麦越冬期间保留下来的绿色叶片,返青后即可进行光合作用,它是小麦刚恢复生长时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。冬季或者春季放牧会使这部分绿色面积遭受大量破坏,容易加重小麦冻害,甚至会造成麦苗大量死亡,减产非常显著。各区(市)要进一步提高对牲畜啃青为害性的认识,做好宣传,加强监管,坚决杜绝牲畜啃青现象的发生。

附件:1、年小麦冬前苗情考察表

2、年小麦播种基础情况统计表

年12月7日

温馨提示:

想了解更多农业信息,请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手术多少钱
大型白癜风公益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maidonga.com/mdxt/711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