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方子只有五味药,为咽异感症代表方

咽异感症,是一种以咽部异常感觉(除了疼痛感之外)为主要症状表现的疾病,中医叫做“梅核气”。有的表现为咽喉部位有痰粘着感,有的是蚁行感、灼热感、瘙痒,有的感觉咽喉部位如同有异物堵塞感,咽之不入,吐之不出。反复发作非常不容易好,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情绪因素本身密切相关,反复发作又极容易加重焦虑情绪,很多患者因此表现出严重的“恐癌”心理疾病,因此反复进行医学检查,即使医生明确告知没有患癌,也仍然无法释怀。

咽异感症除了与情绪因素有关,还与一些疾病因素有关。比如慢性胃病、胃食管反流、贫血、茎突过长、甲状腺疾病、慢性咽喉部位的炎症、心血管疾病、肺病、消化不良、烟酒刺激等。一般如果通过完善相关的检查,排除了器质性疾病,就需要考虑精神心理因素致病的可能性。

这种疾病比较常见于女性,一般30-40岁之间发病的比较多。其实,中医很早就开始对这种疾病有了认识和研究。《金匮要略》原文记载:“妇人咽中如有炙脔,半夏厚朴汤主之”,这里,炙脔,就是烤肉的意思,而且一句话说明此病女性多发。半夏厚朴汤药物组成极为简单,只有五味药,分别是:半夏、厚朴、茯苓、生姜、紫苏。本方主要是化痰降气、理气散结的作用。其中半夏降气涤痰,厚朴降气散结化痰,生姜和胃化饮,紫苏解郁理气,茯苓健脾渗湿化饮,治痰之源。从组方的本意,可以看出,《金匮要略》对于“咽异感症”的病变机理的认识,就是痰气交阻于咽喉部位。

这个方子,后世经常是把它当作“咽异感症”治疗的代表方,用于痰气交阻型的咽异感症治疗效果非常好。但是临床运用的时候,需要随证进行化裁,需要重视患者的体质,同时存在的器质性疾病。比如有反复胸骨后闷痛、反酸、中上腹闷胀痛的患者,需要酌情加入理气和胃疏肝药物,比如柴胡、元胡、砂仁、川楝子、木香。如果有阳气不足的患者,应该加入温阳平冲降逆的药物,比如桂枝、肉桂、附子。如果有阴虚内热的患者,应该加入滋阴清热利咽喉的药物,比如麦冬、蝉蜕、薄荷、玄参、牛蒡子等。其中薄荷除了清利咽喉,还可以疏肝解郁,在“咽异感症”的治疗中,具有双重疗效。

“咽异感症”的治疗还需要重视心理方面的治疗,中医认为心理疾病有很多时候也源于脏腑阴阳失调,不全是七情因素所致。一些药物治疗也可以很好的改善情绪,这方面还需要从脏腑进行辨证,对于这方面的相关知识的介绍我会在今后的一些文章中体现。另外,针灸治疗,对于“咽异感症”也能起到很好的疗效,比如濂泉、天突、人迎及附近的阿是穴,如果配合脏腑腧穴治疗,效果更为理想。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助于转移注意力,改善情绪,也是很重要的辅助治疗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maidonga.com/mdxt/10840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